魏晉風骨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後世很多文人,都那麼推崇魏晉風骨?
魏晉時期,是一個政治上極混亂,精神上極自由的時期,充滿了變革與個性解放。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出現了一批具有獨特個性和追求的士人,這批人的思想特徵、作品風格就是「魏晉風骨」。
魏晉風骨的表現,就是士人思想的轉變。這種轉變是掙脫禮法的束縛,拋棄教條的條條框框,走向自由、散漫。
這一點,在當時的名士身上就能看出來。追求風流瀟洒,不拘一格,甚至是淡然生死的洒脫。和傳統的士大夫相比,這就是一次思想上的反叛。
這樣的反叛是不合理的,漢朝數百年,儒學早已被刻在了士人的腦子裡。
在漢朝,儒學不僅僅是仕途的敲門磚,更帶有某種宗教色彩。所以在這一時期,儒學的影響力是很強的。同樣,禮教的束縛也很強。
但是到了漢末,政治黑暗,皇室昏聵,天災人禍不斷……在這樣的環境下,別說儒學、禮教了,為了活下去,易子而食也是乾得出來的。
同樣,經濟基礎的崩塌,必然會影響到上層建築。社會動盪,經濟崩盤,士大夫精神也開始崩潰。
魏晉時期,儒家信仰逐漸崩潰,士人的精神也趨向散漫。而官場的黑暗,也讓這些人無心政治,整日閒談。於是玄學興起,成了士人階層的主流。
甚至可以這麼說,魏晉風骨沒有重建儒家風貌,而是採用了一種「擺爛」的方法。這樣的精神狀態下,人是很自由瀟洒的,但很少能看到漢朝士人的影子了。
雖然從政治的角度上看,魏晉風骨很糟糕,但這畢竟不是全貌。如果換個角度,從文學、哲學的角度上看,魏晉風骨則是極佳的藝術品。
魏晉時期有一個特點,在整個封建王朝中都是獨一份的特點,那就是士人的張狂。
漢朝幾百年的壓制,亂世中朝生暮死的刺激,讓士人們表現出另一種風貌。他們輕視法度,目無皇權,心中好像什麼都沒有,只有眼前的瀟洒自在。
所以,在這個時期有很多故事流傳。他們聞美人歿而往吊之、聞知己死而嘆琴曲絕世。這樣的事跡廣為流傳,人們也十分嚮往。
即便是千年後的今天,我們依舊能夠想像到那些人的身姿。一群儒雅又狂放的士人,在一起吟詩飲酒作賦,何等詩意。
這群名士會選一個好日子,羽扇綸巾的聚在一起。或談論宇宙之大,或研討大道之理……飄飄然仿佛仙人一般。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這樣脫俗,也有人選擇展現自己的張狂。這些人袒胸露乳,飲酒行散,在空地里肆意奔跑,視旁人如無物。
這種奇特的場景,特別是在文人集會的時候,是極其罕見的,只在魏晉時期才能夠看到。
西漢時期的士大夫,是可以因為家國大義,而提槍縱馬,保家衛國的。東漢時期的士大夫,也是會因為個人榮辱、一腔熱血,而提劍殺人。
但是魏晉不一樣,此時的士大夫、名士,只沉溺於玄學。若是在旁圍觀,只會覺得這群人飄飄然,仿佛要升天的樣子。但實際上,他們畢竟還是士人,心中尚有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