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片水準無法承接路透引發的期待,本質上也是這些劇集沒有足夠的真材實料可以俘獲受眾。
與此同時,「路透詐騙」層出不窮的背後,流量劇的過度營銷問題也值得反思。
自路透現象被帶火,劇集市場逐漸將之視為前置營銷的常規手段。
一方面,在旺盛的粉絲需求下,劇組並不能保證百分百的防住路透。
製片人月亮表示,「一部劇拍攝會涉及到上百個場景,也經常會存在幾個組共用一片區域的情況,並不可能完全遮蔽拍攝現場。劇組內部有在儘可能的做保密工作,比如收走工作人員手機之類,但防不住外部有人上山、爬樹也要拍。」
另一方面,路透本身能夠為劇集提前造勢,達成未播先火的效果。
由於難以防備又有利可圖,很多劇方乾脆適當放開保密工作,甚至主動去做起路透營銷。
劇宣洋洋提到「官方路透」的存在,「工作人員可能以路人視角拍攝,營造非官方、畫質差的錯覺,再通過營銷號正常擴散出去。」
民間路透通常也與官方打過招呼。蘇蘇透露,「很多劇組跟站姐都有交流,不是特別正式的,可能就是在片場碰到了說一下哪些不能發,一般是未官宣的妝造、涉及劇情的物料等。追得久的站姐都有經驗,基本按著這個規矩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