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常說:"思雨啊,手藝是末,做人是本。這年頭,有手藝的人多了,但懂得感恩,知道回饋的人卻不多。"
每當我遇到困難,她總是第一個伸出援手。
記得那年春節前,我的宿舍水管爆裂,華姐二話不說,把我接到她家住了三天。
在福利院長大的我,第一次體驗到了真正的家的溫暖。
那時候,華姐家住在機械廠的家屬院,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磚房,兩居室,收拾得乾淨整潔。
客廳里擺著一台14寸的黑白電視機,上面蓋著一塊繡花桌布,擺著幾個相框。
牆上掛著全家福,照片里華姐和趙叔叔站在一個身材高大的年輕人身後,那就是他們的兒子趙明遠。
照片旁邊是一面錦旗,上面寫著"先進工作者",是趙叔叔得的。
窗台上擺著幾盆綠植,雖然不起眼,卻生機勃勃。
廚房裡有我從未見過的各種調料罐,整整齊齊地排列在木架上,有的罐子上還貼著手寫的標籤。
"這些年,我收集了不少調料方子,"華姐看我好奇,解釋道,"這個辣椒麵是自己曬的,那個五香粉是老配方。"
1998年冬天,廠里的日子不好過了。
訂單少,效益差,下崗風潮席捲而來,到處是愁眉苦臉的人,連向來熱鬧的食堂也安靜了許多。
車間評先進,保留名額,大家心知肚明,這是為了確定哪些人能留下。
我意外獲評"技術能手",獎金三百元,足夠買一台小型彩電了。
喜悅之餘,我發現華姐的臉色不太自然,平日裡的光彩似乎消退了。
直到那天,我打開抽屜,發現一個信封,裡面是華姐的榮譽證書和評語:"李淑華同志,技藝精湛,無私奉獻..."
我握著證書,立刻明白了一切,心裡像打翻了五味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