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期間,她並非沒有懷疑。她多次查證公司背景,甚至發現有實體說明會,群組成員也不斷回報「已繳佣金、成功拿回本金」。詐騙集團利用大量「人頭帳號」製造真實感,讓她誤以為只有自己落後。當她因資金調度壓力而遲疑時,對方便以「群友已經還款成功」的資訊逼迫,讓她再次陷入焦慮,甚至拿出上百萬元佣金。直到警方主動通知,才揭開真相。員警告訴她,他們在逮捕詐團成員後,從手機里發現她的通話紀錄,這才確認她成為受害者。當下,她形容自己「宛如晴天霹靂」,一輩子的積蓄頓時化為烏有。
更令人難熬的,是外界的眼光。許多人第一時間不是同情,而是指責,認為她「貪心才會上當」。對此,李柔嫻感慨地說:「我在銀行工作多年,收入優渥,奢侈的生活也過過,根本不需要貪。我的初衷只是希望能多做公益。」她坦言,當時確實有過負面念頭,但三隻愛犬成了支撐她的理由,「我怕自己不在了,它們怎麼辦?」於是她選擇面對,決定「跟詐騙集團斗到底」。如今,她一邊努力還債,一邊將過程公開,讓其他受害者能有所借鏡,不再孤單。
她在臉書、媒體節目上多次重申,不希望台灣社會淪為「被詐騙是正常,沒被騙是幸運」的冷漠氛圍。雖然她已失去原本規劃的安穩退休生活,但仍決心把自身經歷化為力量,持續對抗詐騙。這場耗盡資產、擊碎人生的惡夢,對李柔嫻而言,不只是金錢的損失,更是一場與社會觀感、與詐騙集團之間的長期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