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中最令人反感的行為,它排第一,很多人都做過

2024-05-01     尚娥媛     反饋
2/4
2、不安好心,抱有目的性

社交微攻擊往往是帶有目的性的,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無足輕重,背後卻蘊含著深層次的動機和情緒。

它可能是出於個人嫉妒、報復或自我陶醉等動機。

比如之前上大學時,我的舍友A和舍友B在競爭優秀獎學金,最終,舍友A獲獎了。

舍友B落選後,在宿舍大聲地攛掇舍友A請客,說A拿了那麼多錢,必須「出點血」。

舍友A也很自然地就點頭答應了,於是我們提議去性價比較高的食堂吃飯,但舍友B始終不同意,堅持要讓A請吃大餐,還說: 「你成績那麼好,人也要大方一點,這樣才更優秀,對吧?」 最終A無奈地笑著答應了,結果那餐飯花去了她獎學金的一大半。

3、出於偏見,形成刻板印象:

社交微攻擊有時會針對特定的個體或群體,具有一定的「偏好性」。這種偏好性可能源自個體的心理偏見、群體偏見或個人動機,導致其在社交中展現微攻擊行為。 比如我的一個朋友,她的前男友背叛了她,讓她留下了心理創傷。 由於前男友是卷髮,於是她從此以後對卷髮的男生都沒有半點好感,甚至遇到卷髮的男生,就會冷嘲熱諷一番,認為TA們就是「渣男」。

4、無時無刻發生著:

社交微攻擊可能會頻繁出現在個體的社交互動中,構成一種持續的惡意模式。頻繁的微惡意行為會逐漸積累,對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交關係造成嚴重影響。 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惡意,常常會持續很長時間,還不只是一件小事的為難,而是會頻繁地讓人感到不適。

我讀大學時,身材微胖,經常能感受到某個同學對我隱秘的敵意。

她會以開玩笑的形式來嘲笑和貶低我,比如當我穿新裙子時她就會對我說: 「我覺得褲子更適合你,能遮掉你的缺點,你以後還是省點錢少買裙子吧!」 但當我想反駁時,她又會假裝聽不見,繼續和其他人聊天。

她對我的這種態度,從大一保持到大二,直到我勇敢地和她挑明,表達我的不滿,她才收斂了一些。

在生活中,無論我們做得多好,都難免會遇到這樣的人: TA總喜歡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只要成功讓別人感到難受,TA們就會有一種快感,於是TA們處處尋找這樣的機會,通過暗暗攻擊別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但是,請你別放在心上。



呂純弘 • 12K次觀看
郎莎澤 • 360次觀看
郎莎澤 • 870次觀看
郎莎澤 • 900次觀看
郎莎澤 • 1K次觀看
郎莎澤 • 2K次觀看
郎莎澤 • 1K次觀看
郎莎澤 • 2K次觀看
郎莎澤 • 5K次觀看
郎莎澤 • 2K次觀看
郎莎澤 • 3K次觀看
郎莎澤 • 18K次觀看
郎莎澤 • 3K次觀看
郎莎澤 • 1K次觀看
郎莎澤 • 3K次觀看
郎莎澤 • 1K次觀看
郎莎澤 • 2K次觀看
郎莎澤 • 550次觀看
郎莎澤 • 3K次觀看
郎莎澤 • 13K次觀看
郎莎澤 • 510次觀看
郎莎澤 • 5K次觀看
尚娥媛 • 4K次觀看
尚娥媛 • 1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