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如果孝莊太后要和皇太極合葬的話,一定是要把皇太極已經封閉了幾十年的墳墓再打開,未免太折騰。
而且滿族入關以前,採用的是火葬,皇太極的墳墓里放的是骨灰盒。而入關後,由於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康熙朝時已經改成土葬,孝莊太后的棺槨里是完整的屍身,和皇太極的棺槨也不配套。而且「卑不動尊」,這對皇太極也是不恭敬的,如此一來,不僅勞師動眾還沒有意義。
再則,皇太極去世得早,孝莊太后和他的夫妻情感終歸有些模糊。而孝莊太后大半輩子是在北京城度過的,順治和康熙兩個人在她生命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連死後也想離子孫近一點。
總得來說,這是孝莊太后經過深思熟慮的決策,在她看來,合情合理。
孝莊太后薨逝後,康熙哀痛到三天三夜不吃不喝,痛哭不止。御門聽政的時候連站都站不穩,在侍衛的攙扶下才能坐下來。
但清醒之後,康熙又要面臨如何安葬祖母這個棘手的問題,按照清代的喪葬制度,妻子死後應該和丈夫合葬在一起,這一點,哪怕在民間百姓的觀念里,也是這樣的。
孝莊太后死後,按照祖宗規矩,孝莊薨逝以後應該運送棺槨出關去瀋陽,在皇太極的昭陵旁邊入葬。因為她是皇太極的莊妃,但孝莊卻明確表示,不和皇太極合葬。
不把祖母運回瀋陽合葬,如果將她單獨下葬,實在沒有先例,也不合禮制;可運回去和皇太極合葬,又違背了祖母的遺願。
此外,孝莊明確表示在兒子順治帝的孝陵附近地安葬,這也讓康熙帝犯了大難,因為順治帝的孝陵已經占據了東陵的最佳位置,畢竟他是清朝入關以後去世的第一個皇帝,當初也沒有考慮孝莊太后死後會不入盛京昭陵,也沒有在清東陵為她留下一個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