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給你送月餅來啦,就是我之前說的那款香港流心的,特意給你留了一盒。」
她把禮盒往我手裡遞,我卻沒接,目光落在她身上。
她身上穿的是上個月剛出的新款連衣裙,背著的包是我種草了好久卻捨不得買的牌子,連鞋子都是輕奢品牌的經典款。
再低頭看看自己,身上的通勤裝還是去年打折買的,背包用了三年沒換過,渾身上下加起來,還沒她一個包貴。
心裡突然像被什麼東西硌了一下,不是滋味。
我工作十年,省吃儉用,連套貴點的護膚品都捨不得買。
她剛畢業兩年,卻能全身名牌,隨手就能買三百多一盒的月餅。
原來,被偏愛的人,真的不用那麼辛苦。
我往後退了一步,避開她遞禮盒的手,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不用了,如果你是因為早上我沒給你房租補貼,才來給我送月餅的,那就算了。」
妹妹臉上的笑瞬間僵住,手還停在半空中,語氣一下子沉了下來,滿是不滿:「姐,你怎麼回事啊?我好心好意給你送月餅,你怎麼跟變了個人一樣?至於這麼斤斤計較嗎?我是你親妹妹,難道還能害你?」
「我辛辛苦苦跑過來給你送東西,你不領情就算了,怎麼還這麼刻薄?」
她越說越委屈,聲音也拔高了些,「我一個人在外面打拚不容易,你作為姐姐,不管我誰管我啊?」
「你可以聯繫爸媽。」我沒被她的情緒帶動,依舊保持著冷靜,「他們不是一直很疼你嗎?之前給你發紅包買月餅的時候,怎麼沒說自己不容易?」
妹妹被我說得一噎,隨即又換了個話題,語氣軟了點,卻帶著隱隱的施壓:「行,就算你不管我房租的事,那中秋節你總該回家吧?好多親戚都要過來吃飯,媽媽一個人肯定忙不過來,你不回去幫忙怎麼行?」
她的話像一把鑰匙,瞬間打開了我記憶的閘門。
我想起每年中秋節,家裡都要搞拜月娘的儀式,我爸好面子,每次都要把所有親戚叫來家裡吃飯,一屋子十幾個人,卻只有我媽一個人在廚房忙前忙後,買菜、洗菜、做飯、洗碗,從早上忙到晚上,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
有一年我實在看不下去,提出去外面餐廳吃,省得我媽那麼辛苦,最後是我掏的錢買單。
可沒想到,我媽不僅不領情,還在親戚走後罵我:「你裝什麼大款?有錢沒地方花是不是?在家吃不行嗎?浪費那個錢,還不如帶著你舅舅他們一家人出去吃,人家比咱們更需要!」
想到這些,我心裡最後一點猶豫也消失了,看著妹妹,清晰地說:「中秋節我不回去吃飯了,你們自己安排吧。」
妹妹愣住了,大概是沒想到我會連家都不回,臉色徹底沉了下來:「姐,你怎麼這麼自私啊?爸媽養你這麼大,你連中秋團圓都不肯回來?」
我沒再跟她爭辯,轉身就走。身後傳來她氣急敗壞的聲音:「行!你不回是吧?我倒要看看爸媽知道了會怎麼說你!」
我知道,她肯定會把這事告訴爸媽。果然,當天晚上我剛到家,手機就響了,是我媽的電話。
接通的瞬間,她的指責就像暴雨一樣砸了過來:「你怎麼回事?翅膀硬了是不是?連家都不想回了?自私自利的東西,我和你爸白養你這麼大了!」
「親戚都要來家裡吃飯,你作為姐姐,回家搭把手怎麼了?就知道想著自己,一點都不體諒家裡!你妹妹說你不給她房租補貼,還不回家過節,我看你就是被外面的日子迷了心竅,連親情都不管了!」
6
聽著我媽在電話里翻來覆去指責我「自私」,我積壓了多年的情緒終於忍不住爆發。
「媽,您能不能講點道理?妹妹都多大了?二十五歲,不是五歲!她自己花錢大手大腳,買包買新款衣服眼睛都不眨,憑什麼要我這個姐姐一直替她買單?我是她姐,不是她的提款機,難道要被她吸血一輩子嗎?」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小心眼!什麼叫吸血?你妹妹那叫會過日子嗎?她一個小姑娘在外面不容易,花點錢怎麼了?你作為姐姐,本來就有義務幫襯她!再說了,她當初要不是因為你在深圳,能去那兒生活嗎?你拉扯她一把怎麼了?」
「義務?」我被這兩個字逗笑了,眼眶卻有點發熱,「媽,我不想再盡這個『義務』了,可以嗎?」
我想起妹妹剛來深圳的時候,是我託了好幾個朋友,才給她找到一份薪資待遇都不錯的工作。
她嫌合租不方便,一上來就租了兩室一廳的房子,說要養貓貓狗狗,房租不夠,是我每個月悄悄給她補一千。
就連她屋裡的沙發、衣櫃,都是我趁著商場打折,花了半個月工資給她買的。
那時候我自己還睡著出租屋的硬板床,卻想著她剛過來,得讓她住得舒服點。
可這些,我媽從來沒提過。
她只記得我該義務幫妹妹,卻忘了我也是在深圳摸爬滾打,靠自己一步步站穩腳跟的。
「你是不是還在因為一盒月餅生氣?」我媽突然話鋒一轉,語氣裡帶著點不耐煩的敷衍,好像我所有的委屈,都只是因為那盒沒拿到手的月餅。
我握著手機,突然就笑了,笑聲里滿是自嘲:「媽,一盒月餅才多少錢?我現在有這個錢,能給自己買一整箱最喜歡的月餅,還能買之前捨不得買的護膚品、衣服。」
「我氣的從來不是月餅,是你們二十多年來的偏心,是你們覺得我幫妹妹天經地義,卻從來沒人問過我累不累、願不願意!」
我以為,掛斷電話就能清凈幾天,可我沒想到,我媽會做得這麼絕。
7
第二天下午,我正在辦公室處理文件,前台突然打來電話,語氣慌張:「姐,樓下有位阿姨找您,說您是她女兒,不肯走,還說要找您領導……」
我的心猛地一沉,不用想也知道是我媽。我深吸一口氣,跟領導打了聲招呼,快步往樓下走。
剛到大廳,就看見我媽站在前台旁邊,臉色鐵青,看見我就快步衝過來,聲音大得整個大廳都能聽見:「藺知,你是不是故意的?這個月的生活費還沒給我們打,你妹妹的房租補貼也沒給,你是不是就等著看我們娘倆餓死?」
周圍的同事紛紛投來好奇的目光,我臉上火辣辣的,拉著她想往外面走:「媽,有什麼事我們出去說,這裡是公司。」
「出去說?我就要在這裡說!」我媽一把甩開我的手,開始對著周圍的人賣慘,聲音帶著刻意的哽咽,「我辛辛苦苦打工掙錢,供她讀大學,從十八線小縣城把她供到深圳,想不到培養出這麼個白眼狼!現在翅膀硬了,連生活費都不給了,連親妹妹都不管了,我怎麼就養了你這麼個沒良心的東西!」
她越說越激動,甚至開始抹眼淚,周圍的議論聲越來越大,我站在原地,只覺得渾身發冷。
我看著眼前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女人,突然就想起小時候,她也是這樣,在親戚面前說我「不懂事」「不如妹妹貼心」,那時候我還會難過,還會想著要做得更好,讓她滿意。
可現在,我只剩下麻木。
我深吸一口氣,不再試圖拉她,只是平靜地看著她,聲音清晰地說:「媽,你可以繼續鬧下去讓我身敗名裂,但是我保證,你們的生活費我一分錢不會給了。工作都沒有了,我拿什麼給你。」
「從畢業到現在,我給家裡打了快十年的錢,逢年過節的紅包、禮物從沒斷過,您和我爸的退休金足夠生活,不需要我再補貼。」
「至於妹妹的房租,我也不會再給了。她的工作是我找的,房租是我幫她補的,家具是我買的,我該幫的都幫了,剩下的路,該她自己走了。」
我媽愣住了,大概是沒想到我會在這麼多人面前反駁她,愣了幾秒後,又想開口罵我,我卻沒再給她機會。
「您要是想在這裡鬧,我也攔不住,但您想清楚,鬧大了,丟人的不是我。」
我看著她,語氣沒有絲毫退讓,「如果您還認我這個女兒,就跟我出去好好說;如果不認,那今天之後,我們就各過各的。」
周圍的議論聲小了點,我媽看著我的眼神,從憤怒變成了難以置信,最後又變成了惱怒。
她張了張嘴,想說什麼,卻最終沒說出來,只是狠狠瞪了我一眼,轉身往外面走。
我媽轉身往外走時,我眼角的餘光突然瞥見公司大門外的拐角處。
一瞬間,我什麼都明白了。
我媽從來沒獨自來過深圳,連坐地鐵都要反覆確認路線,怎麼可能一夜之間就摸清我公司的地址,還精準地堵在我上班時間過來?分明是妹妹早就把我的公司信息、作息時間都告訴了她,甚至可能連我媽要說什麼、要怎麼鬧,都提前「彩排」過。
我壓下心裡的寒意,快步跟上我媽。
果然在公司樓下的花壇邊,看見妹妹從柱子後走出來,臉上帶著點不自然的慌張,看見我就搶先開口:「姐,你別怨媽,是我……是我跟媽說你最近沒打錢的,我也沒辦法了……」
她上前兩步,聲音壓得低了些,「爸你也知道,最近總買股票,還總買彩票,家裡的退休金都快被他折騰光了,我上個月的房租也是跟朋友借的……我實在沒辦法,才跟媽說的……」
一家三口,倒是齊齊整整地來興師問罪了。
我看著眼前這三個人,突然覺得無比諷刺。
以前總覺得家是港灣,可現在才發現,有些家,從來都是吸走你能量的黑洞。
我沒等他們再開口,直接掏出手機,打開轉帳介面,對著我爸我媽的收款碼,各轉了五百塊,然後把轉帳記錄亮給他們看:「這是這個月的錢,爸五百,媽五百。多的沒有了,我自己在深圳租房要花錢,吃飯要花錢,以後每個月就只給這麼多。我不住家裡,也沒再花家裡一分錢,這個數,不算少了。」
我媽看見轉帳記錄聲音又拔高了:「藺知!你打發要飯的呢?五百塊錢能幹什麼?買兩斤肉就沒了!你一個月掙那麼多,就給我們這麼點?你有沒有良心!」
她上前一步,伸手就要拉我的胳膊,語氣里滿是威脅:「我告訴你,今天你必須把這個月的生活費和你妹的房租補貼補上,不然我就再回你公司鬧,讓你領導看看你是怎麼對家裡人的!我看你還能不能保住這份工作!」
「沒問題啊。」我輕輕避開她的手,語氣平靜得像在說別人的事,「你要是想鬧,就去鬧。真鬧到要打官司的地步,我也不怕。」
「你可以去查一下,深圳這邊子女給父母的贍養費,是按子女收入、當地生活水平算的,你們兩個人還有退休金呢,我一個月給一千,已經超過最低標準了。至於妹妹的房租,那不是我的義務,法院也不會判我必須給。」
我爸這時候終於掐了煙,走上前想打感情牌,聲音放得又柔又緩:「知知啊,爸知道你辛苦,可你也得體諒家裡啊。你媽身體不好,我這年紀大了也沒別的本事,你妹還小,你不幫襯著點,這個家怎麼撐下去?你小時候多懂事啊,怎麼現在變成這樣了?」
「小時候懂事?」我看著他,突然笑了,眼眶卻有點發熱,「爸,你還記得我讀大學的時候,學費是怎麼來的嗎?我大一的學費,是我暑假去電子廠打工,一天干十二個小時攢下來的;大二大三的獎學金,我一分沒花,全寄回了家;就連我畢業找工作,買西裝的錢都是跟同學借的。我讀書,到底花了你們多少錢?」
「我畢業十年,每個月給家裡打兩千,逢年過節的紅包最少也是一千,給媽買的按摩儀、給爸買的釣魚竿,哪樣不是上千塊?」
「我給家裡的錢,早就比我讀書花的多得多了。現在我只想給自己留條活路,怎麼就成了沒良心?」
我爸被我說得啞口無言,張了張嘴,最後只嘆了口氣,沒再說話。
我媽卻還不依不饒,指著我的鼻子罵:「你還好意思提以前?養你這麼大,就花你這點錢怎麼了?你妹妹現在困難,你幫她一把怎麼了?你是不是就盼著我們家散了才甘心!」
「我沒盼著家散。」我看著她,語氣堅定,「但我也不想再被這個家綁著了。我給你們的錢,是盡我作為女兒的義務;但我不給妹妹錢,也是我的權利。以後我的生活是我的,你們的生活是你們的,妹妹的生活是她的,我們各自過好各自的,行不行?」
8
妹妹見我要走,突然衝上來拉住我的胳膊,聲音裡帶著哭腔,卻滿是理直氣壯。
「姐!你以前每個月都給家裡兩千,算下來給我補貼的錢加起來都快五千了!你也不差現在這一時半會的啊!爸媽不高興是爸媽的事,你為什麼要把氣都發泄在我身上?就因為一盒月餅,你連親情都不管了嗎?」
「五千塊?」我猛地愣住,一把甩開她的手,語氣里滿是難以置信,「我什麼時候每個月給你補貼五千?我明明每個月只給家裡打兩千生活費,偶爾給你補兩千房租,怎麼就成五千了?」
妹妹被我問得一噎,隨即又梗著脖子反駁:「你以前給家裡的錢,爸媽不都用來貼補我了嗎?現在你不給他們生活費,我不就相當於少了三千塊?加上你不給我的房租補貼,不就是五千?」
「三千塊?」我還沒反應過來,就看見我媽突然上前一步,死死捂住妹妹的嘴,眼神慌亂地朝我使眼色,嘴裡還念叨著:「你這孩子胡說八道什麼!別在這兒亂說話!」
那一刻,我像被一道驚雷劈中,所有的疑惑、委屈、不甘,瞬間有了答案。
原來,我每個月給家裡打的兩千生活費,根本沒花在爸媽身上,全被他們偷偷轉給了妹妹。
原來,妹妹一直知道這件事,她所謂的「房租不夠」「錢不夠花」,不過是拿著我給的錢,心安理得地買包、買新衣服。
原來,我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在他們眼裡,不過是給妹妹「貼補」的籌碼。
我想起大學畢業後,第一個月工資發了四千塊,我立馬給家裡打了兩千,想著爸媽辛苦,讓他們買點好吃的。
想起妹妹剛畢業找工作,我每個月除了給家裡的錢,還額外給她打兩千房租補貼。
想起去年妹妹說想買包,我猶豫了半天,還是給她轉了兩千。
那時候我自己還背著用了三年的舊包,卻想著她剛工作,別被同事看不起。
可我沒想到,這些我省吃儉用攢下來的錢,最後都成了妹妹手裡的名牌包、新款衣服,成了她理所當然向我要錢的理由。而我這個真正出錢的人,卻連一盒自己愛吃的月餅,都要被指責「不懂事」「斤斤計較」。
我盯著眼前這一家三口,積壓了二十多年的情緒終於徹底爆發,聲音帶著連自己都沒察覺的顫抖:「爸!媽!你們為什麼要這麼做?!我上大學的時候,你們一個月只給我五百塊生活費,還得分兩次給,我為了湊學費、湊生活費,周末去餐廳端盤子,晚上在宿舍幫別人寫論文,連一頓正經的飯都捨不得吃!」
「可妹妹呢?她上大學的時候,你們一個月給她兩千,還總問她夠不夠花;她畢業找工作,你們怕她受委屈,讓我托關係、給她補房租;她想買包,你們轉頭就把我給的生活費轉給她!你們對她這麼好,對我呢?我到底是不是你們親生的?!」
我爸被我吼得愣在原地,好半天才反應過來,急忙上前一步,語氣帶著慌亂:「知知!你當然是親生的!怎麼會不是呢?那時候不是不一樣嗎?你從小就乖巧懂事,又聰明伶俐,我們那是想讓你提前適應社會,知道打工掙錢不容易,以後才能過得更好啊!」
他嘆了口氣,試圖用過來人的語氣勸我:「你看你現在,在深圳有穩定的工作,過得也不錯,就別再斤斤計較以前的事了。哪個家裡的老大不是這麼過來的?多讓著點妹妹,多體諒體諒我們,一家人哪有隔夜仇啊?」
「體諒?」我被這兩個字逗笑了,眼淚卻掉得更凶,「爸,我體諒了你們二十多年,體諒你們辛苦,體諒妹妹年紀小,可誰體諒過我?我也是你們的孩子,我也想被疼,也想被偏愛,難道就因為我是老大,就該什麼都讓著妹妹,就該被你們當成給妹妹輸血的工具嗎?」
我媽這時候也鬆開了妹妹的嘴,臉色難看地開口:「你這孩子怎麼這麼鑽牛角尖?我們還能害你嗎?都是一家人,分那麼清楚幹什麼?你妹妹現在還小,你幫襯她一把怎麼了?等她以後過得好了,還能忘了你這個姐姐?」
「忘了我?」我看著她,心裡一片冰涼,「她現在就已經覺得我給她錢是理所當然了,還指望她以後記得我?媽,你們醒醒吧,你們這樣不是在疼她,是在害她!也是在毀我!」
9
從公司樓下和他們分開後,我沒再回任何消息。
無論是我媽的咒罵、妹妹的辯解,還是我爸試圖打感情牌的微信,全被我設成了免打擾。
傍晚的時候,我習慣性地打開朋友圈,想看看旅途中拍的照片,卻先刷到了我媽的動態。
她發了三張照片:一張是滿滿一桌子菜,有魚有肉。
配文寫得陰陽怪氣:「中秋團圓飯,菜做了一大桌,有些人卻非要往外跑,真是我們家的『孝女』啊。忙活一下午,腰都閃了,連個洗碗的人都沒有,不知道養孩子有什麼用。」
我看著那句孝女,忍不住笑了。
她從來都這樣,習慣用道德綁架把自己塑造成委屈的受害者,卻忘了是誰每年中秋忙前忙後,是誰為了讓她輕鬆提議出去吃,最後卻被罵「裝大款」。
更諷刺的是,妹妹在評論區秒回,語氣滿是心疼:「媽,你別生氣啦,姐可能就是一時想不開。你做的飯菜最好吃了,我今天吃了好多,碗我來洗就好,你快歇著吧。」
我媽還回復了她:「還是我小女兒貼心,不像有些人,白養了。」
兩條評論一唱一和,好像我真的是個拋家棄子的「不孝女」。
我爸的微信就發了過來。
「知知,你媽今天做團圓飯,忙得把腰閃了,現在連站都有點費勁,家裡一堆碗沒人洗。你到底什麼時候回來?跟爸媽置氣也得有個度吧?再怎麼說,我們也是你的父母,你不能不管我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