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乒壇的朋友們都知道,近年來中國男隊在年齡梯隊建設上備受質疑;而相對來說,國乒女隊在這方面的爭議聲要小很多,外戰成績也比較穩定,那是否意味著這一塊就可以高枕無憂了?目前看來並非如此。
在不久前結束的WTT中國大滿貫賽中,主場作戰的國乒雖然包攬了女單冠、亞軍,但是3大希望之星蒯曼、陳熠、石洵瑤都輸給了外協會選手,這其中所暴露的問題同樣值得深思!
眾所周知,桌球是中國的「國球」,國乒的成績也向來領先於其他協會隊伍。不過就競爭激烈程度而言,女子領域還是相對弱於男子,所以中國隊在女團、女單、女雙項目上的總體成績也要相對好於男團、男單、男雙。
就人才換代而言,國乒女隊也常走在前面,上一次主力層「換血」早在東京奧運會時就已經實現,巴黎奧運會時雖然有30歲的陳夢參加,但和男隊35歲的馬龍出戰相比還是有不小差距。
進入洛杉磯奧運周期後,國乒女隊的陳夢也不例外,但因為孫穎莎、王曼昱仍然活躍於賽場,所以基本能穩住局面,畢竟兩人都是單打世界冠軍得主,也都有兩次奧運經驗,實力超群。
至於男隊在馬龍、樊振東離場後出現較大波動,奧運主力中僅剩王楚欽1人支撐局面,而且他有大半年是沒有單打世界冠軍頭銜「傍身」的;今年5月多哈世乒賽登頂後,王楚欽成長為了男隊的領軍人物,但其他隊友多次外戰失利,這也讓他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