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的困境:小宗變大宗,根基不穩,除了傳位司馬衷,別無選擇

2025-11-25     花峰婉     反饋
1/3
司馬炎的困境:小宗變大宗,根基不穩,除了傳位司馬衷,別無選擇

西晉的統治之所以短暫,究其根源,就在於司馬炎的繼承人沒選好。

明明知道太子司馬衷有智力缺陷,註定不能治理天下,但司馬炎卻義無反顧堅持選他為太子,而司馬衷即位後,果然不能視政,在兩位輔政大臣楊俊和司馬亮先後被殺後,朝政大權都被皇后賈南風所掌。

司馬炎篡位

賈南風掌權後,又和太子司馬遹不和,在趙王司馬倫的攛掇下,先廢后殺,各地諸侯王趁機起兵,西晉就在諸侯內訌中分崩離析。

所以啊,要是司馬炎選個靠譜的太子,西晉也不至於崩的這麼快。

問題是司馬炎沒法繞過司馬衷改立其他兒子,畢竟他是司馬炎的嫡長子,要是不選他當太子,別說傳位了,就連司馬炎的皇位都不一定坐穩,要知道司馬炎能夠上位,本質而言,就是小宗變大宗,而且皇位本來就不該是司馬炎的。

01

司馬懿的嫡長子是司馬師,但司馬師一連生了五個女兒,就是沒能生出一個兒子,這讓司馬懿很是心急,畢竟日後家裡真的是有皇位要繼承的。

司馬師是大宗,司馬昭是小宗

好在次子司馬昭兒子不少,就把其中一個兒子過繼給司馬師,這個人就是司馬攸。

雖說在血緣上,司馬攸是司馬昭的親子,但在宗法上,司馬攸是司馬師的親子,日後司馬攸在宗廟祭祀的是司馬師而非司馬昭。

司馬懿死後,司馬師成為撫軍大將軍,執掌魏國軍政大權,要是司馬攸成長到能夠接班的地步,那麼皇位和司馬昭一系沒關係,但誰司馬師死的時候,司馬攸不過十歲,不足以代替司馬師掌權曹魏,這麼一來,司馬氏掌權的重任只能交給司馬昭。

按照宗法繼承,司馬攸成人之後,司馬昭應當把權力還給司馬攸,畢竟按照宗法制度,司馬氏才是大宗,只是因為司馬攸太小,這才把權力暫時交給小宗司馬昭掌管,將來權力還是要回到司馬師一系的,也就是司馬攸手上的。

將來權力還是要回到司馬師一系的,也就是司馬攸手上的

可誰知司馬昭掌權後,產生了野心,臨死前並沒有交給司馬攸,而是留給了在身邊的親兒子司馬炎。

這麼一來,只要司馬炎能把位置坐穩,日後宗廟裡,燒的是他的香而非他哥司馬師的。

而司馬昭死的時候,司馬炎已經三十歲了,足以接班了,儘管不符合宗法制,但朝臣還是不得不捏著鼻子接受這個現實,即司馬炎由原來的小宗變成了大宗。

但不管怎麼說,在大宗還有後人的情況下,司馬炎強行上位就是不符合禮法,也讓司馬炎上位初期頭疼不已,開始想辦法穩固自己的位置,比如給羊祜找嗣子。

02

羊祜是西晉名將,其姐姐就是司馬師第三任妻子羊徽瑜,和姐夫一樣,羊祜也沒有兒子,如果不從兩個兄長羊發和羊承那找個嗣子的話,他這一脈就絕嗣了。

羊祜

羊發有四個兒子,分別是羊倫、羊暨、羊伊、羊篇,其中羊倫作為長子,不能過繼出去,於是司馬炎就讓羊暨去繼承羊祜一脈,結果羊暨不肯,說:「父沒不得為人後!」

父親死了,不能去做別人的兒子,簡直就是司馬攸接續大宗結果被小宗親父親兄弟欺負的現狀進行陰陽怪氣。

對於羊暨的吐槽,司馬炎忍了下來,就讓第三子羊伊去。

結果羊伊也不可能,拒絕奉詔,司馬炎「大怒,並收免之」。

羊伊之所以不奉詔,就是因為司馬昭這個二房給大房承嗣都不守信用,現在讓他們這個長房去給三房承嗣,那不是更受委屈?所以不肯。

三番兩次不肯承嗣,司馬炎發怒了,將他們免官收押,又強令第四子羊篇奉羊祜的嗣。

那麼羊祜什麼時候承嗣的呢?是太康二年(281年),而羊祜死於咸寧四年(278年),換句話說,司馬炎給羊祜承嗣這件事辦了三年才辦好。

要知道,在咸寧元年(275年)八月,司馬炎就安排朝廟受祭祀了,當時受祭祀的有「以故太傅鄭沖、太尉荀顗、司徒石苞、司空裴秀、驃騎將軍王沈、安平獻王孚等及太保何曾、司空賈充、太尉陳騫、中書監荀勖、平南將軍羊祜、齊王攸等」。

司馬炎畫像

其中最前面的六人是死去的,後面的六人是活著的,以司馬炎對羊祜的重視,不可能把羊祜的承嗣問題拖個三年才辦。

很顯然,就是羊氏骨頭硬,和司馬炎耗了三年才鬆口。

為啥司馬炎這麼在意羊祜的香火呢?就是因為羊祜是司馬師最為重要的佐命元勛之一。

想當初曹奐剛繼位,羊祜就「以少帝不願為侍臣,求出補吏,徙秘書監」,壓根就沒看曹奐一眼,一門心思當了司馬家的大臣,除此之外,他還是司馬炎的心腹。

在司馬炎篡位前夕,羊祜作為中領軍統率禁衛軍護衛京城和宮城,屬於心腹中的心腹,而後更是外放主政一方,幫司馬家守邊疆,如此功臣,司馬炎豈能不重視?

而羊祜的香火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就是司馬家內部承嗣問題的一次縮影,即如果讓小宗去承襲羊祜,那說明大宗的地位不能動搖,哪怕這個人是西晉的佐命元勛,宗法大於國威。

但司馬炎呢?偏偏就想碰一碰這個宗法制度,讓世人知道,話語權是在自己手上的,這才讓羊篇這個大宗子弟卻給羊祜這個小宗承嗣。

事實上,在當時,別說司馬炎的兒子了,就連他自己,其實都比不上司馬攸的。

03

司馬昭其實對司馬攸也是很喜歡的,也一度想把權力還給大哥一系:

初,攸特為文帝(司馬昭)所寵愛,每見攸,輒撫床呼其小字曰「此桃符座也」,幾為太子者數矣。及帝寢疾,慮攸不安,為武帝(司馬炎)敘漢淮南王、魏陳思故事而泣。

司馬昭口中的淮南王是劉邦的少子劉長,被兄弟漢文帝廢了王號,貶謫途中絕食而死,「魏陳思」則是曹植,暗示七步成詩的典故,說白了,司馬昭就是拿兄弟鬥爭說事。

朝廷內外,支持司馬攸的不在少數

而司馬炎稱帝後,大臣看司馬衷不足以為君,打算擁立司馬攸:

及帝(司馬炎)晚年,諸子並弱,而太子不令,朝臣內外,皆屬意於攸

可以說,司馬攸就是吃了年齡的虧,畢竟司馬攸一開始就就是被當成繼承人來培養的,司馬攸號稱「才望出武帝之右,宣帝每器之」,且跟著司馬師一起出征王凌,顯然是要積累軍中威望的。

要不是司馬師死的太早,皇位就是他的,哪怕司馬炎登基,只要司馬炎死在前面,皇位依舊可以坐,荀勖就這麼說過

「陛下萬歲之後,太子不得立也。」

司馬炎一聽,忙問為什麼,荀勖說:

「百僚內外皆歸心於齊王,太子焉得立乎!陛下試詔齊王之國,必舉朝以為不可,則臣言有徵矣」

司馬攸如此得人心之外,除了是大宗身份,其實還有賈氏的支持。

司馬炎登基之初,未形成由自己藩邸舊臣組成的決策集團,只能依賴父親司馬昭時期的老臣,也就是賈充、 裴秀、 王沈、 荀勖、 羊祜等人,這其中賈充在西晉建國後的權勢最重:

「帝又命充定法律。 假金章, 賜甲第一區。 五等初建, 封臨沂侯, 為晉元勛, 深見寵異, 祿賜常優於群官」

畢竟賈充為了司馬氏,敢當街唆使弒君,註定要遺臭萬年。

賈充

當然賈充收穫也是巨大的,這就是在司馬氏集團的威望高到無以復加,畢竟如果不好好對他,給他足夠的權勢,誰還敢為司馬氏賣命?

況且,司馬昭晚年猶豫的時候,還是賈充力勸司馬昭將位置留給司馬炎的,如此迎逢上意,對於司馬炎來說,就是最為重要的皇權扶手。

但有個問題,即賈充的女婿是司馬攸,對於司馬炎而言,自己在的時候固然會幫助自己,一旦司馬炎駕崩,賈充想幫誰就幫誰,而且幫司馬攸上位,還能輕鬆且獲得的利益更多。

所以,司馬炎又讓賈充的女兒賈南風嫁給司馬衷,就是拉攏賈充,或者乾脆讓他誰也不支持。

可惜,司馬炎某次病重的時候,河南尹夏侯直接詢問賈充:「卿二女婿,親疏等耳,立人當立德。」說白了,就是立司馬攸,而賈充沒有表態,而這種不表態,本身就是一種默認的表態。

好在司馬炎挺了過來,但這件事,成為司馬炎的陰影,病剛好,就立刻打壓司馬攸和支持他的朝臣,借立後的機會扶持楊氏外戚,並在咸寧三年改封非司馬昭系的宗室藩王,同時封諸皇子為宗藩,就是為了提升自己這一脈的實力。

03

但司馬衷不聰是個事實,司馬炎也知道,這個兒子主動不能視政,為此,在打壓司馬攸的時候,司馬炎其實做了兩手準備,一個是司馬衷的同母弟汝南王司馬柬,一個是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
1/3
下一頁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呂純弘 • 171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41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28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奚芝厚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舒黛葉 • 3K次觀看
喬峰傳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37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