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
關羽雖然戰死,但他的部將麾下還有一支人馬,駐紮在荊州。
如今已有吳軍將這支軍隊圍困,情勢十分危急。
而北面,曹操虎視眈眈,隨時可能南下進犯。
劉備的想法很簡單,先發兵殲滅吳軍,解救關羽部下,奪回失地,然後休整生息,再圖中原。
然而,趙雲卻再次投了反對票。
他苦口婆心,極力勸說劉備放棄伐吳的計劃。
在他看來,目前曹操實力強大,一旦見劉備兩線作戰,必然伺機進攻。
到那時,蜀軍將腹背受敵,騎虎難下。
與其冒險犯難,不如以逸待勞,先發展自己,靜觀其變。
劉備勃然大怒,指著趙雲鼻子破口大罵:"你懂什麼?我這是為了給關羽報仇!你要我眼睜睜看著仇人逍遙法外,豈不是要我背負罵名?"趙雲張口結舌,一時無言以對。
第二天,趙雲又上書力陳利害,再次苦勸劉備。
然而信才呈上,就被退了回來。
劉備對趙雲恨鐵不成鋼,不願再聽他的忠言。
趙雲一片苦心,盡皆付諸東流。
事情的結果,也正如趙雲所料。
劉備率軍伐吳,初戰告捷,很快攻陷了南郡。
但隨後在陸口一戰,被吳將陸遜設計火攻,葫蘆破碎,全軍覆沒。
劉備本人也因此事積鬱成疾,不久後便撒手人寰。
臨終前,劉備把後事託付給了諸葛亮,再三叮囑阿斗,萬萬不可重用趙雲,生怕這個心腹舊臣,會做出什麼出人意料的事來。
可嘆一代梟雄,竟落得如此田地,實在可悲可嘆。
結語
常言道,有江山易,有人難。
劉備雖然看似問鼎天下,幾經輾轉,終於做了蜀漢皇帝。
但是在他氣數將盡之時,卻連自己的兒子和臣子都不放心。
趙雲雖屢建奇功,卻最終還是難逃猜忌,英雄遲暮,令人唏噓。
參考信息來源: 1.《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2.《三國志·蜀書·關羽傳》 3.《三國志·吳書·陸遜傳》 4.《三國演義》羅貫中著